欢迎访问宜昌市夷陵区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诉讼服务热线:12368
网站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档案卷宗的正义之光

作者: 张婷婷   发布时间: 2019-07-11 17:18:08

提起法院,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在庄严肃穆的大楼里,正襟危坐的法官一锤定音的宣判场景,而提起档案,人们会想起的画面则是一摞摞发黄的纸张,一排排寂寥的档案柜,细小颗粒的灰尘在白炽灯下飞舞。一个热烈,一个安静,一个需要挥斥方遒,一个需要凝神静气。然而正是这两种看上去有天壤之别的工作场景,凝聚成了我将近一年的工作时光。

档案.JPG

作为宜昌市夷陵区人民法院的一名档案管理员,由于工作岗位未处于审判一线,很遗憾不能亲身体验化解纠纷惩恶扬善的快乐但庆幸的是,档案是法院审判工作的真实记录,是第一手的原始材料,无论环境如何改变,改变不了铁的事实,改变不了历史的见证。

档案库房.JPG

我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帮助当事人查阅历史卷宗,信息查询看似简单,但由于上世纪40到90年代的档案尚未录入系统,再加上有些当事人因为年代久远记不清具体年份,一份卷宗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逐年查阅,当然,当看到他们满脸笑容有所收获地离开,我的内心也是快乐的。

当事人查档.JPG

记得有一次,一位大叔风尘仆仆、急匆匆地跑到档案室来,对我说:“小姑娘,麻烦帮我复印一份离婚判决书。我急要。”在核实了他的相关证件后,我向他询问案件的具体时间。只见他一拍脑袋:“哎呀,时间不记得了,好像是一九九几年左右吧,老家的房子今天下午就要拆迁,临到头来才被告知需要当时的判决书,但时间太久远,我在外地打工又多次搬家,实在找不到了,前任也联系不上,我现在真的非常需要,能帮我找找吗?”

当时已临近中午十二点,看他急的满头大汗,我不自觉地也跟着紧张起来。想赶紧帮他找到,解决他的燃眉之急。我稳了稳心神,把90年代的纸质目录翻了出来,当时的目录是按照年代和姓氏进行分类的,我告诉他不要慌,只要确定是在夷陵区法院办的案,我一定会为找到依据。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目录眼看着翻了一半,古老的纸张有些发黄,味道有些刺鼻,我轻轻地咳嗽了两声掩盖住不自觉慌乱,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多小时之后,在1997年目录中间的左上角,我终于发现了当事人的名字!大叔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的内心也犹如微风拂过,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国家对历史上一些冤假错案进行复查、平反、落实最多的时期,作为审判机关的法院,所收藏的档案,更是各种案件复查的原始凭证,从建院伊始到80年代末,我院保管的诉讼档案高达1万5000余卷。我曾经接待过一个当事人老爷爷,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留下了坚韧和不屈,他摩挲着当时的案卷,一页页翻看着,纸张有些透明,有些脆弱,犹如那些回忆,那些一去不复还的时光。他微笑着缓缓对我说,“你看,这是当时部队为我写的介绍信,这里还有照片”,他甚至还用微微颤抖的嗓音唱了一首当时的歌曲,那些愤懑和委屈,大概也随着歌曲飘散了吧。

也曾接待过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他的背有些单薄但依然挺拔,看上去知书达理,来自书香世家,律师告诉我说,他刚刚从监狱出来,就想看看当时的一个经济纠纷的案子。老人生于50年代,走路颤颤巍巍,拿到案卷,律师一页页为他讲解着,可能因为年事已高,体力不支,两眼昏花,他要求复印整本档案拿回家自行研读。整本卷宗有170余页,我站在复印机前默默复印,老人坐在沙发上,看着我,笑着,慈眉善目。一个多小时后,他拿着厚厚的一沓A4纸走了,还深深地鞠了一躬。我没有阅览这个案卷的内容,也没有问他发生了什么。但我的内心是震撼的,是钦佩的。

鲁迅先生曾说过,“自古以来,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脊梁”。法院作为审判机关,工作做得到位不到位,公正不公正,决定着中国的脊梁硬不硬,挺不挺。作为一名普通的法院工作者,虽然不会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不会有感天动地的壮举,但能够在一本本卷宗中体会群众百姓的喜怒哀乐,感受政法机关的公正与威严,为当事人提供最好的查卷服务,这,便是我的初心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