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索赔案一波三折,看陈法官如何解?
“陈法官,能不能帮忙跟原告说说,赔偿金额再少点?3万多块真的太多了,我家里靠开车卖废品维生,现在驾驶证又吊销了,今后可怎么生活啊,唉,那天可真不该喝酒……”电话里,被告王华(化名)小声地向法官陈国锋表达着自己的担忧,话语中带有一丝迷茫和悔恨。
一年前的某天中午,王华饮酒后驾驶小型客车失控,冲向了龙泉镇钟家畈村的李叁(化名)家,车辆撞上了停放在场内的一辆三轮摩托车,李叁的房屋也受了损,经宜昌市公安局夷陵区分局交通警察大队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王华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摩托车坏了,房子坏了,王华必须赔偿我10万元!”
“你这是漫天要价!你的车子房子根本不值这么多!”
因赔偿金额无法达成一致,俩人间的矛盾逐渐加深。经矛盾调解中心及龙泉法庭一番调解,李叁才同意将诉请的赔偿金额降至3.5万元,然而王华依然表示自己无力赔付,两人再次陷入僵局。随后,案件流转到夷陵区人民法院陈国锋法官的手中,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陈法官,李叁让我赔偿3.5万元根本就没有依据,我要求鉴定,不管鉴定结果是多少钱,都按鉴定结果赔偿!”
“王华,你先别激动,李叁这边我跟他沟通过,他觉得赔偿款已经一降再降,不愿意再就此让步了。你想要评估房屋损失,但也要考虑到鉴定费用不低,把钱交给鉴定机构也不划算。”陈国锋法官设身处地帮助王华分析利弊,安抚道。
王华若有所思,无奈道:“可是,3.5万我确实拿不出来,我家的情况您也知道,卖废品一年能挣几个钱?”
常说“案结事了”,在陈国锋法官看来,“案结”是基础,“事了”才是目的。实现“案结”是法官的法定职责,追求“事了”则是让涉诉双方能心服口服,放下芥蒂。仅靠一纸裁判并不能让王华和李叁之间的争议就此平息,对立的当事人能否坦然接受判决结果直至履行到位都是疑问。
于是,陈国锋法官思索再三,再次拨通了李叁的电话。
“李叁你好,房子修得怎么样了?我跟王华谈过了,他撞了你的车和房子,确实是他的不对,他很后悔,很抱歉,想要解决问题的态度很诚恳,他也希望能快点解决这件事。但是你知道,他们家是卖废品的,现在驾驶证被吊销,今后没有经济来源,如果强行判决,不但今后的生活难以为继,你也有拿不到赔偿款的风险。这样两败俱伤确实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我看你也是个明事理的小伙子,要不咱再让点?”
在陈国锋法官耐心劝说下,李叁最终同意将赔偿款降低至3万元。
见双方态度有所松动,关系有所缓和,陈国锋法官趁热打铁,迅速通知双方到法院,希望能够通过面对面沟通,交流各自内心的想法。
时间很快来到双方见面的那一天,王华和李叁如约来到夷陵法院。矛盾化解已到关键时刻,陈国锋法官拿上茶杯,整理好法袍,深吸一口气,走进调解室,争取能组织双方当庭达成共识,将案件争议“一举击破”。
来到调解室,陈国锋法官并没有着急切入正题,而是与两个年轻人寒暄起来,眼见气氛逐渐缓和,他迅速导入话题,将此前与双方沟通的结果和盘托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陈国锋法官敏锐地捕捉到他们言语之间解决问题关键的那个“点”,当机立断把索赔额“锁定”在2.8万元,不出意料王华和李叁这回就赔偿数额总算达成了一致。
“我同意拿出2.8万元赔给李叁,但是一时半会还凑不到这么多。”王华犹豫道。
“王华,李叁将赔偿金额一降再降,已经足够体谅了,要不你说个期限,分期支付,看行吗?你还年轻,早点把事情了结回归正常,生活还是充满希望的。”陈法官又从中调解道。
王华和李叁考虑再三,点头应允。
眼见调解将成,陈法官“乘胜追击”,协助双方确定了支付金额及支付方式,出具了调解书。
“李叁,如果到时候王华没来得及给你钱,超时一天两天,你先别着急申请强制执行,王华这个小伙子看着是个本分人,既然他答应了,我相信他肯定会及时尽力履行的。“
“王华,李叁已经表示出了足够的诚意,希望你能够按照自己承诺的,按期把钱付给李叁,早点还完早点了结,诚实守信,未来的日子一定越过越好!”陈法官不放心地又嘱咐了二人两句。
至此,这场纠纷终于了结。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陈法官不禁轻舒一口气,而这,仅仅是他办理的无数调解案件中的小小一个,也是他的工作日常,如何做到“胜败皆服”,陈国锋法官用实际行动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
陈法官从事审判工作30余年,始终怀揣着对审判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走进基层化解矛盾,从法律知识到乡俗民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做到结案事了。纠纷无小事,温情调解暖民心。每一次耳听诉求、伏案疾书,无不映照出他对工作的热情与认真。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承载着当事人对陈法官的感激与致敬;一声声“谢谢”、一句句“您辛苦了”,代表了群众对陈法官的认可与肯定。对于陈法官来说,当事人的握手言和,便是他心中最美好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