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韶光贵 持正守公判春秋
——记夷陵区人民法院员额法官肖杰
1984年12月,肖杰调入宜昌市夷陵区人民法院工作。他先后在民庭、执行局、立案庭、监察室、行政庭、办公室等多部门任职,主办愈千件各类案件,数次被评为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法官。2009年,肖杰被授予“全市法院优秀法官”和“全省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2月,他被市委政法委评为全市政法系统信息调研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4月,被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评选为首批“全省审判业务专家”;同年7月,被中共宜昌市夷陵区委授予全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爱岗敬业,老骥迎挑战
2016年5月,随着司法体制改革配套方案的落地,已过“知天命”年龄的肖杰,在离开审判一线岗位几年后再次入额成为一名员额法官,面对新的挑战,他说:“作为一名党员法官,要珍惜这最后几年的工作时光,尽职尽责地做好审判工作,站好人生最后一班岗。”他过去曾在行政庭当过多年庭长,院党组安排他重回行政庭办案后,面对熟悉的审判工作岗位,他积极主动配合庭长工作,很快进入角色,并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当年就审结各类案件94件。
相比司法体制改革前,具有办案资格的法官大幅减少,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愈发突出。按照法院岗位目标考核办法的规定,年过55周岁的入额法官可以适当减少办案任务,但他面对如山的案件,并没要求特殊照顾。作为司法体制改革后的员额法官,他老骥伏枥迎挑战,提起精气神,将压力变动力,化精神为力量,为了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他上班提前到,下班迟回家。有时为了一件案件能尽快结案,他总是利用晚上、周末和假日加班加点撰写案件审理报告和法律文书。近五年来,他除了以调解方式审结的案件外,共撰写各类裁判文书412份200余万字,文书上网率和合格率均达到100%。
潜心办案,持正解民忧
法官的中心工作就是办案。法官虽然称谓中有“官”字,但肖杰深知“法官之上是法律,法律之上是良心”。他在一篇日记中写道:“行政案件涉及到‘民告官’,处理起来难度较大,每案处理结果对我们法院来说虽只是百分之一的个案,但对行政相对人和第三人来说则是百分之百的重要。他们一生也许只打一次官司,判案的公正与否不仅影响法律的尊严、法官的形象,更事关他们的得失乃至离合悲欢。”行政法官的工作其实就是定纷止争,是“官民”矛盾的“化解器”,社会矛盾的“减压阀”,社会和谐的“助推器”。他深深地感悟到,作为法官,要以甘于奉献、善于忍受为精神,做有良心的法官,做群众的贴心人,把当事人的案子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
肖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谆谆嘱托:“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近五年来,他共审理各类案件760余件,年均结案150余件,所办案件经质量评查均为优秀,并做到了零申诉、零上访,案件裁判正确率和验收合格率在法院综合考核中名列前茅。
提升素质,位中识轻重
法官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回顾参加工作以来近40年的人生历程,不论在什么岗位,肖杰总是心态阳光,干一项爱一项,钻一项并专一项。他在法院工作岗位变动数次,每次总是愉快服从组织的安排,而做职业型、专家型、学者型法官是他毕生的追求。他深知,要真正成为一名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法官,光靠保持一颗公正的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特别注重政治学习和业务钻研。
1984年,他调到法院工作后,面对陌生的一切,开始了艰苦的摸索和刻苦的学习。他1988年完成了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法律专科的学习,1998年完成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本科的学习,2001年又完成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研究生班的学习。他在学中干,干中学,不断提高法律业务理论水平和司法实务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执行庭工作时,他在庭里办案最多;担任告申庭(曾设)和审监庭庭长时,他情系黎民百姓,为法院守好前门,堵住后门;担任监察室主任时,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担任行政庭庭长时,他年年超额完成院党组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目标。2020年11月从审委会专职委员退下来后,他更是一门心思扑在办案上,总想利用最后的工作时光,为法院的审判工作再上新台阶贡献一份力量。
法官办案的目的就是化解矛盾、解决纠纷;法官的作用就是维护公正、实现和谐。法官既是和谐社会的创建者,也是和谐社会的维护者。多年以来,肖杰面对大案从不挑剔,面对难案从不回避,不仅仅就案办案,而是把每一个案件都当作自己的作品,精酌细磨,通过对所办案件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钻研与思考。如他担任审判长并主审的陈某二人诉夷陵区某镇政府山林界线争议案,其疑难主要表现在书证与证言发生冲突时谁的效力优先。该案判决后,他将此案写成的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最新行政审判与行政执法文件解读(疑难案例选评)》刊用。又比如由他担任审判长并主审的某业委会诉夷陵区房管局房屋行政登记案,涉及人数多、法律关系复杂,其疑难主要是原房屋权利人未就房屋登记总产权证行为起诉,而对后续登记行为能否提起诉讼。该案判决后,他写成的案例发表于最高法院《行政与执行法律文件解读(新类型疑难案例选评)》,后又被《中国审判案例要览》(行政卷)采用。
清苦不畏,自警常自勉
为民、务实、清廉、公道、正派是人民法院对法官的职业要求,也是法官的生命。当今时代,当法官难,而要当一名基层的好法官就更难。难在舍小家,成年累月处在矛盾的焦点;难在办案有时不被理解,当事人当面发泄怨气;难在不是活在“真空”里那样简单纯粹。法官洁身自好,方能不失自我;公正执法,方显法官本色。
2019年深冬的一天,肖杰老家的一个老乡因一起追偿劳动报酬纠纷到法院打起了官司,请他找案件承办法官通融一下,被他婉言拒绝。2020年5月,肖杰的一个老同学,因一起合同纠纷打起了官司,请他出面活动一下,将该案放到行政庭审理。他对同学说:“我们过去曾是同学,关系虽好,但不能为了同学关系而徇私情,这个面我不能出,你应该支持我的工作。”有人说他无情无义,但他坚守底线,始终把“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公公正正办案”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时刻提醒自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公正执法始于廉明。正因如此,在他的法官生涯中,难免不接到这样或那样的“案子一进门,双方都托人”的案件,难免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物质诱惑,但他对自己在办案中立下三条原则,即不偏信、不领情、不吃请。他总是在法庭上辨事理,不惨情面半分;在乡间查世俗,保障司法公平。
几十年来,肖杰主办的各类案件愈千件,从没有因为一己之私利而影响天平的公正,对每一件案件,他都能做到认真负责,不偏听偏信,居中调解、依法秉公裁判,力争办成精品铁案;他办理的案件也没有因任何不廉洁的言行而受到投诉。相反,始终如一的淡泊名利、甘于清贫、恪守法官职业道德的秉性让他在当事人和律师中有着良好的口碑。
笔耕不辍,心中判春秋
新时代的法官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司法能力,光靠两袖清风和办案经验是远远不够的。那么,业务学习就成了他做好工作的前提,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所在。他做到了不断学习,不断在实践中提高理论水平和审判能力。
三十多年来,他耐住寂寞,守住精神家园,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在应用法学研究领域里耕耘守望,辛勤的汗水也换来了可喜的收获。他先后在《人民法院报》、《人民司法》、《中国审判》、《中国法院年度案例》、《人民法院案例选》等国家级、省级法学报刊网站发表论文、案例分析文章130篇120余万字。其中有30篇论文在全国、全省法学征文研讨会上获奖。从2002年至2015年,他连续14年被评为全市法院调研先进个人。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对照党的宗旨、人民群众的期盼、时代的要求仍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最后一年多的上班时间里,我将继续发扬‘三牛’精神,守义持正,无愧天平。”肖杰真诚的话语,经常在单位同事们的耳边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