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决执行难】“执行不能”了解一下!
“法官!我的官司打赢了,
为什么到现在还拿不到钱啊?”
“他有没有财产,不关我的事!
法院要负责帮我弄到钱!”
“找不到人?你们到底有没有想办法啊!”
很多当事人以为
只要官司赢了
就一定能拿到钱
而当法院已经穷尽各种执行措施
依然无法找到任何财产线索
无法及时执行到位时
当事人就认为这是法院执行不力
小编在这里要敲黑板啦!
“执行不能”≠“执行难”
它们之间是没有半毛钱关系的
今天
小编就给大家
举
两个“栗子”
基本案情
刘某因生意资金周转向徐某借款,后因生意经营失败无法偿还借款。徐某将刘某诉诸法院,法院判决双方借款合同成立,刘某应偿还徐某相应借款。
执行过程
法院依法受理徐某强制执行申请后,向刘某发出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限制高消费令,同时通过网络与传统司法查询对刘某名下的房产、土地、车辆和存款等财产,依法搜查刘某的住宅,除借款抵押的房产外未发现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依法对刘某所有的房产评估和拍卖、变卖,但因无人竞买而导致流拍,申请执行人不接受该房产抵偿债务,法院已穷尽执行措施,未发现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依法对该案进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典型意义
本案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但是财产经过法院采取评估、拍卖及变卖等措施仍然无法处置,且被执行人不接受以物抵债,又不能对该财产采取强制管理等其他执行措施的,属于典型的“执行不能”案件。
基本案情
裴甲患有精神分裂症,长期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2013年10月24日回家途中突然发病对裴乙等4人殴打,造成轻伤。经法院判决确认裴甲及其法定监护人母亲周某应赔偿裴乙等4人相应的赔偿款。
执行情况
经法院调查核实,被执行人长期患有精神病,没有工作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由其母亲周某担任法定监护人,周某76岁高龄,离异,系当地扶贫低保户,依靠政府扶贫低保维持基本生活,没有能力履行赔偿。执行法院2015年、2017年共为申请执行人申请国家司法救助资金14000元。后执行法院合议庭经过合议,决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执行案件立案、结案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法发〔2014〕26号)第十六条第(六)项“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申请执行人属于特困群体,执行法院已经给予其适当救助”后对案件进行终本。
典型意义
本案中,被执行人身体有疾病,其高龄母亲作为监护人及被执行人,系扶贫低保户,法院依法穷尽一切手段,但仍无法执行到财产,被执行人客观上没有履行能力,属于典型的“执行不能”案件。
法院执行的案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二是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经法院穷尽手段仍不能执行的案件。
让我们来看看
什么是“执行难”
什么是“执行不能”
执 行 难
指判决以后被执行人有财产、有履行能力,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执行不了的情形,例如被执行人千方百计逃避隐匿财产,导致法院查控困难,或者被执行人下落不明难以找到,或者有关部门不配合,导致执行工作难以顺利展开等等。
执 行 不 能
指法院已最大限度利用已有的资源进行查控,并对被执行人采取了限制高消费、限制活动的空间、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措施后,案件仍然执行无果。
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针对的是第一类执行案件,指的是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而不能得到及时全部执行的情况,主要解决的是被执行人规避或抗拒执行、有关人员或部门干预执行以及法院消极执行、拖延执行等情形。
第二类案件不能纳入执行难的范畴,也就是说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虽然从形式上表现为生效法律文书确定当事人的义务未能最终实现,但本质上这类案件属于申请执行人应当自行承担的商业风险、交易风险和法律风险。法院不能完全解决风险问题,不应将因市场风险或社会风险导致的执行不能归结于法院执行不力,这也是世界各国执行工作通例。对于“执行不能”案件,法院会采取“终本措施”,也就是“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那么问题又来了
“终本”以后
是不是表示法院就不再过问这个案件了?
“终本”只是执行程序阶段性终结。“终本”后,被执行人应当继续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可以向执行法院申请恢复执行。申请恢复执行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在“终本”后的五年内,执行法院还会每六个月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一次被执行人的财产。
对于符合恢复执行条件的,执行法院将依职权主动恢复执行。如果申请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随时可以再次申请执行,并且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
说到这里
希望申请人能够
正确认识执行工作
了解“执行不能”
理解法院
理解法官
请多一份耐心和信任
法院执行工作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