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子亲女百万拆迁款争不停 先行调解止纷争
近日,龙泉人民法庭收到一起因征地产生的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通过“法庭+”联动调解模式,由人民法庭联合当地司法所、村委会,通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不仅保障了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当地和谐稳定。
案件回顾:征地引发矛盾
李某两岁时由村民李某甲收养,几年后李某甲夫妇生育女儿李某乙,此后一家四人居住生活在一起。因宜昌高铁新城项目征地拆迁,李某甲夫妇、李某乙、李某名下的房屋、土地等相继征迁。此前李某与李某甲夫妇、李某乙因100余万元的征迁款产生纠纷,双方经家族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去年,又因家庭联产承包的土地征迁,双方再次产生纠纷,李某甲夫妇、李某乙、李某认为李某在收取补偿款后未支付相应的份额,经村委会沟通无果诉至法庭。
法庭调解:化干戈为玉帛
考虑到双方是一家人,简单送达应诉材料和传票无法实质解决双方的问题,反而会激化双方的矛盾。龙泉法庭在征得双方同意后通知双方于3月11日下午在司法所进行调解,并邀请司法所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以及村委会治保主任共同参与调解。
“我没想到我会成为被告,我认为这个案子没有必要需要法庭参与进来”“那是因为你不把钱给我们”。在双方你一言我一语的往来中,承办法官也逐步了解到双方的过往恩怨。基于双方有几十年的亲情,承办法官与共同参与调解的司法所干警以及村委会决定秉持注重情感沟通,让双方放下过去的恩怨,着眼当下,过好以后的生活。通过引导式的提问,将双方顾虑的问题一条条写出来,再逐个的通过情理和法律穿插的沟通引导双方当事人理性地思考问题,拉近双方的差距。最终,在法庭的主持下,司法所和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了人民调解协议,并向法庭申请司法确认。
“法庭+”调解:化解纠纷的“金钥匙”
此次纠纷的成功调解,是龙泉法庭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体现。通过调解方式化解矛盾,不仅节省了司法资源,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还有效避免了矛盾进一步激化,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随着宜昌高铁新城建设、城市北拓发展,龙泉镇面对的矛盾逐渐突出,也错综复杂,龙泉法庭将坚持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法庭+”联调模式效能,积极延伸多元解纷触角,充分结合各类调解组织的职能优势和专业价值,打造多方联动的调解格局,让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