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子别当兵了,回来帮忙”到“儿子好好当兵,为国家做贡献”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农村房屋拆迁补偿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近日,一起备受瞩目的亲兄弟间因农村房屋拆迁补偿而引发的纠纷,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达成了和解。
居住在茶叶子堡附近的原告李大和被告李二,本是血脉相连的兄弟,却因房屋拆迁补偿问题产生了分歧。原告李大声称:“矿山公司与李二达成的14亩征地补偿协议,实际占用了60亩山林,我作为家庭承包的一份子,应当有我一份!”被告李二声称:“98年我们就签了分家协议进行了土地分割,14亩征用的土地在我名下。”同时,村集体还曾经为被告提供了一车柴火,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车柴火并未如预期那样被公平分配给原告,这也成为双方矛盾的一个焦点。
面对这一棘手的问题,镇综治办、司法所、A公司代表多方力量积极参与调解,但始终未能让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在起诉后,原告李大对承办法官说:“我儿子在海南当兵,搞不好我要让他转业回来帮忙!”
收案后,承办法官想道:“本案年代跨度长,涉及多个历史遗留问题,若以判决结案,双方必有一方不服,容易产生新的矛盾纠纷。”为此,承办法官在4月、5月、6月分别前往茶叶子堡,联合当地综治办及村干部开展巡回法庭调解。
据调查,双方争议的三个地面同为一宗地,矿山公司已和李二签订补偿协议并支付征地补偿金,企业已按照协议约定履行到位,关于林地、林木补偿款的具体分配事宜,应以两兄弟按照其签订的分家协议自行分配。
三次巡回法庭,往返里程超过120公里山路。在法庭与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李大、李二及企业方充分发表了各自的意见看法,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在审限前促成了兄弟俩的和解,原告李大向法院申请撤诉。据悉,李大在撤诉的当晚跟儿子通了电话,让儿子在海南好好当兵,为国家国防事业做出贡献。
承办法官表示,和谐是乡村发展的基石,调解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此次调解的成功,不仅解决了亲兄弟间的纠纷,更为乡村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体现出了“枫桥经验”在当今社会的独特意义,发挥了诉源治理工作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