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石法官被“抢”记
“我本来今天想找石法官沟通案件上的问题,结果他又出去调解案件去了。”黄传教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员老曾不无遗憾地回到办公室。
老曾口中的石法官,大名叫石华,今年57岁,在夷陵区人民法院从事民事审判工作三十年有余,虽然已在去年从审判岗位退居幕后,但始终怀揣着一腔热血,情系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今年初,夷陵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成立后,他又转战中心,中心的同志们亲切地称呼他为石法官。
“石法官,明儿上午我们一起去趟黄花镇,去看下现场。”“不行,石法官明儿要跟我一起去龙泉,都跟村委会约好了。”“好好好!明天上午我和老闫到黄花看现场,下午和老曾到龙泉协调案件。你们看这样安排可以不?”自从石法官来到中心后,感觉时间不够用了。
工作日的一个上午,石法官先是电话联系了物业纠纷案件的当事人,然后又和中心的其他同志一起接待提供劳动者受害责任纠纷的当事人,了解案件情况,最后和中心同志们又讨论了下手上其他案件的调处情况和意见。中午吃饭休息的时间,中心的同事们已经帮石法官安排好了第二天的工作。
夷陵法院执行局委托的一起两兄弟山林土地纠纷,之前经基层调解、诉讼、强制执行,仍不能化解,到今年四月已是八年之久,中心接到委托之后,承办调解员老曾拉着石法官研讨商量了一下调解方案,决定择日前往村委会。调解日那天,他们早早就到了现场,从上午9点开始调解一直到下午三点,现场丈量、分头做工作,几经周折,双方终于达成一致调解意见。“中心同志工作太扎实,中午都没有休息一下,我饿的胃病都快发了,调解完吃了三碗饭,但是能把案子调解成功,饿着也值得。”老石脸上露出标志性笑容。
某景区与当地村民因为土地流转发生纠纷,诉状交到黄花法庭后,法庭为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将案件委派到中心调解。石法官与中心山林纠纷调解员一起,三入现场实地,查看现场、参与勘察测量、协商调解,经过区、镇、村三级调解组织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并进行司法确认,村民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影响景区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被消除,企地关系大为改观。
今年,为认真落实“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推动纠纷源头化解,夷陵法院抽调三名干部组成诉调对接工作专班,进驻夷陵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中心就案件调处建立了“调解员承办+法官(助理)配合”的工作机制。“作为法官,行使的是法律赋予的审判权,要居中裁判,但是作为一名调解员,他可以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共情,做调解工作,而且中心这么多纠纷,调解员都想听取专业法官的意见,调解的时候也好把握这个度。”老石深深知这一点。因此,不论是物业纠纷调解、山林土地纠纷调解还是其他纠纷调解,石法官对中心调解员是有求必应,他不是在一同下乡调解的路上,就是在会议室里一起研判案件。
在老石与诉调对接专班的配合下,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秉承“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工作理念,将“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渗透到调解工作中,截止六月中旬,已成功化解复杂矛盾纠纷4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