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特辑|身在异乡并非只为异客, 情定夷陵坚守司法初心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中秋节,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每年都会有这样的时刻,月光格外明亮皎洁。
在夷陵法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头顶国徽,肩扛正义,为了心中那份对司法梦想的追求与坚守,远离家乡,来到夷陵,在这里挥洒青春。
他们有多久没有看到过故乡的中秋明月?在他们的家乡,中秋节有着怎样不同的习俗?他们想对家人说点什么心里话?在他们眼中,“千里之外”的月亮会不会更圆更亮?
周云飞(立案庭)
我出生于河南信阳,这个被称为“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的城市,距离宜昌将近500公里,开车5个小时,动车3.5个小时,“信阳毛尖”“鸡公山”是我们的城市名片。信阳的一天是从胡辣汤、热干面开始,在罗山大肠汤、固始鹅块、闷罐肉、黄岗鱼汤的烟火气中结束,多滋多味。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在信阳,中秋节习俗也由过去的焚香祭月、饮桂花酒、赏花灯等渐渐演变为如今的全家齐聚一堂吃团圆饭、分食月饼、赏月等更简单的仪式。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年中秋由于疫情和离家较远的缘故,不能回家陪在爸妈身边,只能寄相思于明月,告诉父母,我一切都好,非常思念你们,希望你们身体健康,等十一“拖家带口”再回您怀里撒一次娇。
刘宇华(法警大队)
江西省中部的吉安市,赣江之滨,有座美丽宁静的小县城——万安县,这是我可爱的家乡,也是一座水电之城。
家乡风光秀丽,境内有多处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其中最知名的是始建于宋代的古城墙,临赣江而立,古朴沧桑,旁边耸立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榕树,默默守护着城内百姓数百年,是初来者必来的打卡点。
家乡物产丰饶,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每年举办的生态鱼烹饪大赛吸引着八方来客,用赣江中的鳙鱼鱼头制作的“万安鱼头”更是十大赣菜之一。
家乡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自宋代至清末出进士132人、举人470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国元帅朱德的夫人康克清的故乡,养育了原空军政委王辉球、原炮兵司令员匡裕民、原装甲兵政委钟汉华等7位开国将军。
万安县距离宜昌市800公里。2008年,我从部队转业来宜昌,头几年每次探亲返乡先要坐11个小时的火车到省会南昌,再坐近4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尽管路途遥远、疲惫不堪,但一进家门时看到老母亲精心准备的满满一桌菜,我瞬间感觉元气满满。近几年,家乡日新月异,通了高铁,回家便利了很多,全程只要五个小时。
这些年因父母亲已故,加上工作繁忙,回家乡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我对家乡的感情依然醇厚浓烈如初。值此中秋佳节到来之际,身为远方的游子,我衷心祝愿家乡蓬勃发展,父老乡亲幸福安康!
李娜(执行局)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林州市,距离宜昌800多公里,曾经以为很近,工作以后却发现与家乡渐行渐远。
记忆中的家乡,是那碗热气腾腾的大锅菜,食材包罗万象,口感丰富多层;大锅菜乍看豪放不羁,实际却是粗菜细做,暗藏玄机,分切好的部分食材要经过预处理,在热油中获取可口的脆皮与焦香,葱末花椒等调料先行入锅煸炒,五花肉紧随其后,带来丰润的脂香,最后将其余食材依次下锅,慢慢炖煮,熬出复杂醇厚的香气。这样做出的大锅菜,每一块食材都浸润着鲜浓的汤汁。
记忆中的家乡,是那条“人工天河”红旗渠,八百里太行,山水如画,红旗渠像一条红丝带盘绕在太行山半山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林州人民靠着勤劳的双手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一锤一钎,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总长1500公里的大渠,彻底解决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现状。如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依然激励着林州人民富太行、美太行。
中秋将至,疫情之下,回家之路愈显艰难,何时可以再看一眼故乡的明月?愿世间所有团圆,都不必跋山涉水。
米研锟(执行局)
上游长江穿山过峡,特殊的山水之势造就了雾都重庆,在重庆的西北边,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聚之处,有一座浸润在纯正深厚的巴文化中的小城,她就是我的故乡—合川。
虽然离家七百公里,肚子饿了的时候,我似乎还能闻到合川米粉的香味。这是种特殊的乡愁,家乡的人大都爱吃米粉,合川的街头巷尾,甚至老小区旮旯,都能见到米粉馆。如今我在宜昌安家,每年驾车八小时回合川,除了和家人团聚,还必须要连续吃几天米粉:鸡杂粉、肥肠粉、羊肉粉、少水粉、陈宽粉、奇粉…
“钓鱼城何处?遥望一高原。壮烈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是陈毅元帅写的诗。南宋时,合川钓鱼城上演过一场长达三十六年之久的守土之战。大汗蒙哥在此役中战死,已经包围湖北鄂州的忽必烈为了争夺汗位不得不北撤,宋朝得以延续二十年之久,合川钓鱼城因此被誉为上帝折鞭处。
去年春节,我妈妈老年大学的舞蹈队为了参加本地村晚潜心排练,因为害怕我回家耽误她村晚大事,她让我自己找地方旅游去。到今年中秋我已经快两年没回合川了,今年国庆计划回家和家人团聚,吃一吃米粉。
2003年,草街电站蓄水,三江水位上升。在嘉陵江面上横卧了数千年的一座巨石—懒龙石也沉入江底,嘉陵江小景“烟雨懒龙石”因此绝迹。合川历来是商贾集聚之地,涪江小南门码头一片烟波浩渺,渡船穿梭,夜雾中的涪江江面上隐隐透来渔火闪烁,渔歌荡荡。这一片缥缈被合川人称为“涪江晚渡”。随着水面上升,轮船取代了舢板船,加上涪江一桥二桥先后通车,“涪江晚渡”也渐渐消失了。
上乞渠涪水,下至渠嘉乡
悠悠六百里,绿水弯又长
浪打舢板船,两岸是合阳
(注:合阳,合川古称)
刘巧云(执行局)
“六地平安,皋陶故乡”,我的家乡是皋城六安,一个距离宜昌600公里的地方。六安离宜昌很近,四个小时的动车就可以到达;六安离宜昌很远,疫情的阻挡下,我已经有两年没有回家。
这里有“红军摇篮、将军故乡”金寨,这里有桃花熠熠的月亮岛,这里有传递六安精神的“火炬广场”,这里有“安徽后花园”万佛湖,这里有气势雄浑的淠史杭大桥,这里有“九十里山水画廊”的好风光,这里有八珍玉食的五牌里和墩塘:蒿子粑粑、六安瓜片、大井拐包子、小笼包、鸡汤泡锅巴、梅花糕·····每一样美食都是家乡的味道。
中秋节,六安人要“摸秋”要“喝月色”,摸的是来年丰收的希望,喝的是今朝团聚的喜悦。由于疫情防控,今年中秋节又回不去六安。思念是中秋的月光,我们同在一轮月下,家在彼此心上,愿下一次月圆时,是我和家人相聚时。
黄涛(乐天溪法庭)
我的美丽家乡是有着“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称的河南信阳,距离宜昌市500公里,回想起来离上次回家也已有五百余天,疫情之前每逢佳节我都是自驾6个多小时与父母、亲友们团聚。
早起,必须上街吃一碗热干面、喝一碗胡辣汤,这是家乡的味道,更是儿时的回忆。信阳有山、有水、有茶。因为疫情原因,我已经一年多没有回家了,听说鸡公山的景又多了,南湾湖的鱼又肥了、茶更绿了。
中秋佳节就要到了,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暂时又回不了家,但我把最美的祝福送给家乡,希望老家信阳一切平安、希望家人们身体健康、希望亲友们阖家欢乐。
当远方成了家,家便成了远方 。
月光所照,皆是故乡,
双脚所踏,皆是生活。
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干警,
齐聚夷陵,
用司法力量守卫一方公平。
身在异乡,并非只为异客,
这个他们舍不得离开的地方,
何尝不是新的故乡。
海上生明月,明月寄相思。
心意相聚,既是团圆。
夷陵法院祝大家,
中秋快乐,
阖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