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员手记|从僵局到化解
身为雾渡河法庭的书记员,这段时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每一起案件都是一场挑战,也是一次展现司法温度与智慧的契机。在处理各类纠纷的过程中,我见证并参与了许多僵局的化解,其中民间借贷纠纷与买卖合同纠纷这两个案例,令我尤为难忘。
民间借贷纠纷:耐心疏导,化解债务坚冰
原告沈某和被告王某曾是多年的好友,关系亲密。被告王某经营着幼儿园食品供应生意,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时,向原告沈某借款100000元。然而,借款到期后,沈某多次讨要,王某却一直未能归还。无奈之下,沈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某归还本金100000元以及利息8520元,共计108520元。
立案初期,我第一时间联系被告王某,向他详细告知了不履行还款义务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考虑到王某作为幼儿园食品供应商,资金回笼或许存在周期,周转确有困难,我综合权衡各种情况,提出了分期付款的方案,同时为了保障原告权益,建议每个分期期限不宜过长。
但当我将方案告知原告沈某时,他当场拒绝。长久以来的催款无果,让他情绪激动,不仅坚决要求一次性付清欠款,还言辞激烈地指责王某,称其为“老赖”。面对这样的僵局,我明白单纯的方案提议不足以解决问题,必须从双方的情感纽带入手。
我转而与被告王某沟通,劝他拿出足够的诚意,毕竟二人曾是挚友。经过一番商议,我们决定让王某先行支付25000元。当沈某收到这笔款项后,我意识到这是打破僵局的关键节点。接下来的几天,我持续做沈某的思想工作,围绕他们曾经深厚的友谊展开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沈某的态度出现了极大的转变,不仅同意了分期付款的方案,还主动减免了多年来的利息。这起案件的成功化解,离不开法庭同事们共同出谋划策以及一对一耐心调解,一段因债务濒临破碎的友情,有了修复的可能。
买卖合同纠纷:专业与耐心的调解
被告邓某与原告黄某曾在沙场共事,二人相识已久,关系原本十分要好。然而,矛盾还是让他们三度对簿公堂,我也是第三次和他们在法庭做调解工作,前两次开庭双方互不相让,调解工作均以失败告终。但我没有放弃,坚信纠纷能被化解。那些日子,夜晚成了我与双方沟通的“战场”,在电话里、消息中,我反复周旋,做了大量沟通工作,终于促成了第三次调解。
第三次调解过程异常艰难,双方一见面就情绪激动,各说各理,互不相让。邓某坚持认为自己无错,拒不支付款项;黄某则言辞激烈,要求立刻得到赔偿。面对这般剑拔弩张的场面,我一次次耐心安抚他们的情绪,引导双方冷静理性,尝试换位思考。为了让双方达成和解,我反复分析案件的细节和法律规定,提供多个解决方案。无数次,沟通陷入僵局,我又不得不另寻突破点。
经过数小时的不懈努力,在我的耐心调解下,邓某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当庭支付了款项,这场持续已久的纠纷也终于画上句号。
回顾这两起案件的处理过程,从深陷僵局时的一筹莫展,到成功化解后的如释重负,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法庭工作人员的心血。这些经历,不仅让我在专业能力上实现了成长,更让我对司法工作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感悟。
作为雾渡河法庭的书记员,我虽只是司法体系的一颗螺丝钉,却在办案过程中看到了工作价值。每一次沟通、每一个方案,都可能打破纠纷僵局。
未来,我会怀着对司法事业的热忱与敬畏,处理各类案件。面对复杂纠纷,我会秉持专业、耐心和同理心,与同事协同,让公平正义照亮当事人生活,为社会和谐稳定出力,让司法温度在案件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