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宜昌市夷陵区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诉讼服务热线:12368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黄花法庭四次“进山”:调了!

作者: 李聪聪   发布时间: 2025-03-28 09:49:43

3月20日,正值春分,阳光和煦,万物复苏。在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上,黄花法庭承办法官李文哲接到了陈某打来的电话:“李法官,我撤回鉴定申请。您帮我跟原告说说,我愿意给他6000元,我们俩把这件事了结了。”今天,是黄花法庭工作人员第三次走过重重山路来到陈某家中,在耐心倾听陈某意见并做好记录后,承办法官在返程途中接到了“惊喜”来电。

【水电施工引发矛盾】

陈某今年七十三岁,家庭困难,拼拼凑凑好不容易在山里起了一栋房。王某今年六十岁,在镇上经营一家五金店陈某将毛坯房的水电施工交由王某负责,双方协商一致,由王某提供材料并负责施工,其中劳务费6000元,材料款待施工结束后双方据实结算。第二天,王某就带着材料来到陈某家中,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施工。

施工结束后,双方在结算时起了争执。王某表示材料款和劳务费一共25500元,陈某仅支付16000元,还有9500元未付。陈某则表示,材料款和劳务费已全部结清,并且水电施工的质量有问题。两人情绪激动、互不相让,报警处理未果后,矛盾加剧。

2月中旬,王某一纸诉状将陈某告到了黄花法庭。

【第一次进山:前往村委员了解情况】

案卷很快摆在了承办法官的桌上。“双方为这件事已经报警多次,积怨已久,很难心平气和坐在一张桌子上沟通。”承办法官思考后决定先前往村委会了解情况。

陈某所在的村位于群山之中,车辆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两旁枯落的树木。“这次,调解的路子可能不好走。但是,我们一定要把工作做足、做好,即便是法槌落下,也要努力让双方信服。”经过四十多分钟的车程,承办法官一行来到了村委会。村干部向承办法官表示:“陈某家庭困难,现在还住在毛坯房里,但水、电都通了,是王某做的工。陈某和王某之间的纠纷,村里多次协调,双方也报警处理过,但始终无法协商一致。两人都比较认自己的理,说不到一起去。”

微信图片_20250327145217.jpg

【第二次进山:去家中实地调查】

案件及时进入审判阶段。

王某拿出一张欠条,称“这张欠条是陈某给我打的,上面明明白白的写着他还欠我9500元。”陈某同样情绪激动:“王某说的25500元是他自己记的账,我不认可。而且这个欠条不是我写的,我申请笔迹鉴定。”庭上,承办法官根据两人的诉辩意见和提供的证据,清晰、明了归纳了本案的争议焦点,并引导两人围绕争议焦点展开了充分的论述。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趁热打铁开展调解,从笔迹鉴定可能产生的成本、后果和风险着手,向双方释法说理。王某表示,可以退一步将金额减少到6000元;陈某则态度坚决:“我一分钱都不会给,我要求鉴定。”调解工作陷入僵局。

“走,我们去陈某家中看看。”为精准把握陈某的症结,承办法官一行人来到陈某家中,此时沿途的树木已经冒出了新芽。在家中,陈某向承办法官一一指出王某施工存在的问题,承办法官认真倾听做好了记录。

微信图片_20250327145234.jpg

微信图片_20250327145224.jpg

【第三次进山:指导撰写申请书】

“李法官,我要申请笔迹鉴定,但是我不会写申请书,怎么办?”陈某询问承办法官。申请鉴定是陈某的法定权利,但考虑到陈某年纪大、腿脚不方便,承办法官决定再次前往陈某家中指导其撰写申请书,同时做做调解工作。

去的当天正值春分。来到陈某家中,承办法官按照相关要求,耐心指导陈某完成了申请书的撰写。在最后签名时,陈某突然说:“李法官,听了您之前说的,我觉得这个鉴定好像不划算,我出鉴定费还不如把钱给王某了。”承办法官从陈某的话语中听出了陈某的犹豫,于是抓住机会,从法理情出发,引导陈某正确认识这次纠纷:“如果王某做了事、出了力,不管是从法律上还是从情理上,您都具有付款的义务,毕竟王某付出了劳动,材料也是王某出的。王某的账虽然是自己记的,但是一笔笔记得很清楚,当时他给您看了,您还支付了16000元。现在王某同意退一步,只要求6000元,您可以考虑一下。”陈某思考了片刻,最终在申请书上签了字,但同时表示,愿意认真考虑王某的方案。

时间回到开头那一幕,在回程的途中,承办法官接到了陈某的电话,陈某同意在两个月内支付王某6000元。“今天确实是个充满希望的日子,双方的纠纷终于化解,我们的努力也得到回报。”

微信图片_20250327145238.jpg

【第四次进山:送达文书纠纷化解】

考虑到陈某没有智能手机无法电子送达,且腿脚不便出行困难,承办法官来到陈某家中,将调解书亲手交给了陈某。在春日的暖阳中,陈某站在门前冒了嫩芽的大树下对承办法官说到:“感谢黄花法庭,为我这个事多次奔波,我一定会说到做到,在两个月内把钱付给王某。”另一边,王某在拿到调解书后,亦表达了感谢:“我和陈某的纠纷已发生很长时间,要不是你们耐心、细致的工作,我在两个月内也拿不到这笔钱。”  

微信图片_20250327145243.jpg

矛盾纠纷的化解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对此,李文哲表示:“特别是在农村乡间,老百姓都有自己认的理,我们要做的、能做的,就是面向实际,因事制宜,耐心倾听老百姓的想法,找到最适合化解纠纷的那条路,探索更接地气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用法律守护好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