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建议“筑防线”,示范文本“巧惠农”
近日,鸦鹊岭镇政府就我院提出的合同示范文本司法建议作出积极回应,召开会议专题部署相关落实工作,同时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就相关事宜来院沟通联络,加强协同治理,共同推动涉农纠纷源头化解取得实效。
精准“把脉”:从日常审理到深入调研的望闻问切
鸦鹊岭法庭梳理近两年辖区纠纷案件情况时,发现合同类案件数量占比较多,深入分析后发现此类案件存在以下共性问题:一方面未签订书面合同的情形较为普遍,当事人产生争议后,仅能提供零星证据,导致案件事实难以查清。另一方面合同内容不规范,即使签订了书面合同,也因合同主要条款缺失、基本内容约定不明等问题,当事人争执不休。
有效“开方”:从审判实践到源头治理的司法智慧
与其坐堂问案,不如主动“开方”。以数据分析为支撑,法院制发关于合同示范文本相关司法建议,通过推广运用合同示范文本,实现辖区合同领域治理,预防矛盾纠纷发生。
落实“用药”:从单打独斗到府院联动的协同治理
此次建议,得到了鸦鹊岭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迅速响应。鸦鹊岭镇政府组织平安办、农业农村办、司法所、法庭等多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并结合我院进一步梳理的更为详尽的数据情况,共同商定后提出了一系列务实有力举措并取得实效。
一是建立法律专家组,整理合同范本。镇政府整合司法行政系统资源,组建由法律顾问、基层法律工作者、司法所骨干构成的“法治智囊团”共10人,共同梳理出买卖、借款、劳务等高频使用合同类型,分类拟写模板,并针对每一类模板备注“合同签订注意事项及潜在风险提示”。如柑桔买卖合同中,柑桔属于生鲜易腐商品,关于坏果率等质量标准应提前明确约定。
二是强化部门统筹,发挥范本辐射作用。针对民间借贷、买卖合同、劳务合同等高频纠纷,由各部门分块梳理细化范本,提出修改建议。由司法所牵头,联合经济发展办(负责买卖合同)、党群服务中心(负责劳务合同)、财政所(负责合伙经济组织)成立专班,结合辖区柑桔畜牧特色产业实际需求,细化完善文本。
三是织密传播网络,推动范本广泛应用。线上利用“产业旺城鸦鹊岭”微信公众号、村民小组等网络平台,转发合同范本及使用指南,阅览人数达9000余人。线下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社区、企业、农村集市等地,发放合同范本宣传手册3000份,在村开展法治讲座6场次,覆盖村民1600余人,确保合同范本在全镇范围内实现共知共享共用。
四是深化法治浸润,培育全民契约精神。出台《关于推动法治审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相关部门或组织在合同签订前提交审查,月平均审核量同比上升30%。组织法治智囊团开展“法治体检”专项行动,与企业老板、员工面对面座谈,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合同审查服务。结合夷陵区普法清单,进行点单式法治授课2次。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此次乡镇人民法庭与镇政府之间的良性联动,不仅有利于提升镇域合同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更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司法建议既是“治已病”的术后康复方案,更是“治未病”的风险预防机制。夷陵法院主动延伸审判职能,针对办案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把脉开方”,截至目前共发出综合类司法建议4份,积极与被建议单位沟通协作,推动司法建议落地见效,建议被采纳率100%。下一步工作中,夷陵法院将进一步深度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积极建言献策,以高质量司法建议助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